主页 > 不孕不育文章 >

干扰素在治疗中的作用

  随着分子免疫学的发展,细胞因子干扰素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研究被日益重视。目前对干扰素研究正经历着一个日新月异的阶段,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免疫学的重视。我们追踪干扰素在免疫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并进行了几种疾病的血清干扰素活性水平检测和应用干扰素在针灸临床治疗中的相关性治疗,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现报告如下:

  一、干扰素的一般概念

  干扰素是一种人体内自然产生主要抵抗病毒的极微量蛋白质,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重要防御系统,它与人体其它免疫系统一起,共同担负着抵御病毒感染的任务,人体内血清中的干扰素与临床上抗病毒的能力是相平行的。尤如具有活性的“正气存内”。

  (一) 我们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在国内首先检测发现哮喘病缓解期患者体内血清干扰素总体活性水平低下,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且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

  (二) 我们和兄弟医院合作测定了其它几种疾病的血清干扰素活性水平,对从干扰素的免疫学角度治疗、认识这几种疾病有一定启发。

  ①肿瘤病人血清干扰素活性水平偏低,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②甲亢病人与其他自身免役疾病类似血清干扰素活性水平偏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干扰素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1、干扰素的抑制病毒繁殖活性: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但并不是干扰素去直接灭活病毒,而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其对不同的病毒抑制程度千差万别。

  2、干扰素的免疫调节活性:干扰素可以增加NK细胞(人体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增强人体的细胞人体功能,杀死病毒;还可以诱导细胞内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的复制。

  3、干扰素有“启动” 活性,即用小量干扰素处理细胞后,对随后病毒或其它诱生剂诱生干扰素的反应性增加了。

  干扰素的药物动力学

  干扰素静脉注射半衰期短;肌肉注射半衰期相对长;局部用药(局部注射)效果相对较好。针灸的穴位注射干扰素能更有效地治疗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

  二、针灸治疗中的应用

  1、哮喘病的综合防治

  采用干扰素相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哮喘病缓解期患者体内血清干扰素活性水平,增强预防抗病毒能力,治疗哮喘病、预防其急性发作。

  (1)在传统穴位敷贴药物配方基础上,选用能促进或诱生人体内产生干扰素的中药黄芪、甘草等。治疗后的患者体内血清干扰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并且干扰素水平的提高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

  (2)首创应用外源性干扰素直接对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在哮喘病缓解期(患者好发季节前20天)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或基因重组干扰素,取针灸平喘验穴――定喘穴,进行穴位注射,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临床意义

  (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哮喘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对其治疗和研究多侧重于急性期,而对缓解期的研究甚少。近年来,气道粘膜慢性炎症包括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在内的多种炎症细胞及炎性介质介导了这个过程并引起气道高反应,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肯定。但是造成这种炎症的病因尚不清楚,给哮喘病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随着病毒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工作的深入开展,呼吸道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促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因子之一。回顾专题所治疗的患者,其中80%的患者主诉平素易患感冒,并因此引起或加重哮喘急性发作,从而佐证了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功能的调节物质,且有高度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和广泛的抗病毒活性,干扰素确实可以阻止人类的呼吸道急性病毒的感染。尤其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减少或减轻哮喘发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从临床、实验室资料以及有关文献分析,哮喘病缓解期患者血清干扰素活性水平低下,且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这可能与病毒感染改变了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使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细胞受抑制;或机体在病理情况下产生干扰素抑制物有关。干扰素是激活NK细胞必需的体液因子。干扰素血浓度减少时则引起NK细胞活性减低,致炎症呈迁延慢性改变,其在哮喘的形成和发展上是一个可能因素。

  (2)根据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我们设法提高患者体内干扰素水平,增强预防抗病毒能力。

  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侧重选用能诱生内源性干扰素活性的中药对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这可以提高患者体内干扰素活性水平,并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首创使用外源干扰素对哮喘病患者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感冒次数减少,感冒程度减轻。

  这说明提高哮喘病缓解期患者血清干扰素水平,能直接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减少病毒对气道粘膜上皮的损伤,减轻气道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从而减少、减轻哮喘的急性发作。本项研究从临床、实验室资料等方面证实了治疗后患者体内血清干扰素水平的变化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哮喘病之间有相关性。肯定了干扰素对防治哮喘病有积极作用。

  2、其它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① 带状疱疹:取受累皮肤节段神经根处为主穴,穴位注射干扰素。疗效可靠、确切。

  ② 面神经炎的特殊类型,由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产生的亨特(Hunt)综合征:

  取患侧翳风穴,穴位注射干扰素。疗效可靠、确切[8]。

  ③ 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肝炎采用穴位注射干扰素已实施临床治疗数例。

  以上治疗未发生任何副作用和不良反映。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它作为药物使用时在药物动力学上与抗生素有本质的不同,从而大大限制了对其它病毒性疾病治疗的使用。目前临床上应用干扰素对病毒性疾病进行治疗,较多的是应用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病毒性肝炎,多采用大计量、高效价、长疗程。虽可取得良好疗效,但也对胰腺、甲状腺多产生较严重的副作用。将干扰素应用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对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相关性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问必答

  • *您的姓名:
  • *手机号码:
  •  QQ或邮箱:
  • *简述病情: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碧云路9号

热线电话:037160136013

Copyright © 2015 郑州长江中医院